立冬 | 寒風乍起,冬天來了!
立冬 | 寒風乍起,冬天來了!
立 冬
2019年11月8日 星期五
農歷 十月十二
《立冬即事》
宋 · 仇遠
細雨生寒未有霜,庭前木葉半青黃。
小春此去無多日,何處梅花一綻香。
立冬
是冬天的開始
回溫天氣,陽光正好,微風不燥,立冬卻如約而至,沒有晚也沒有早。秋冬之交,迷離交錯,寒風乍起,恍惚之間,才驚覺,呵——冬天來了啊。
云彩愈發少了,落葉和小草在寒風中窸窣作響,日子一天比一天寒冷,街上的人們換上了厚厚的外套。
“立,建始也”,“冬,終也,萬物收藏也。”所謂“立冬”,是開始將的作物入庫,蟄蟲伏藏,萬物的氣息慢下來,緩緩入夢。



立冬
北方準備過冬
南方正是“小陽春”
一年四季中,入冬最能凸顯南北的不同。立冬之后,北方已經開始呼嘯起北風,若是遇到強勁的風力,把道路兩旁的樹全部吹成光桿,讓人一下子有一種冬天的感覺。
但在南方,卻會呈現出春三月的溫暖天氣,俗稱“小陽春”,一些植物會二度開花,風和日麗、溫暖舒適。
立冬
別忘了吃餃子
立冬補冬,不補嘴空。雖說“冬至好吃不過餃子”,但在立冬,人們同樣會吃餃子迎冬。古時,餃子來源于“交子之時”的說法,例如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,而立冬是秋冬之交,所以“交子之時”必吃餃子。
在我看來,規矩倒在其次,能窩在家里,和家人吃一頓熱氣騰騰的餃子,就是幸福。
熱愛生活的中國人,
能把任何節日,
都變成美食節。
愈加寒冷的日子,
和家人團聚一桌吃頓熱騰騰的餃子,
溫情的迎接冬天吧。
立冬三候
水始冰,地始凍,雉入大水為蜃
一候水始冰 | 水面開始凍結,但未成堅冰。
二候地始凍 | 土地凝結寒氣,但未至龜裂。
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| 雉指野雞,蜃為大蛤。鳥兒蟄伏,大蛤卻在繁殖,古人以為它們是野雞變成的。
立冬養生
溫熱補益,御寒保暖
立冬后,就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。草木凋零,蟄蟲休眠,萬物活動趨向休止。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。
多吃主食,適當吃羊肉、鵪鶉和海參丨冬天就別想著減肥啦,多攝取點熱量御寒保暖,要不精神萎靡,體質虛弱,就得不償失了。
動物肝臟、胡蘿卜可增加抗寒能力丨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,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,并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。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、胡蘿卜、深綠色蔬菜等,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。
在寒冷的天氣中,
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,
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,還能御寒,
可別為了身材,
在寒風中瑟瑟發抖。
立冬是語
冬天來了,春天還會遠嗎?
立冬之后,
最寒冷也最浪漫的季節,
款款走到我們面前。
告別秋的層林盡染,
期待春的萌動多姿,
冬總是冷峻而曠遠。
但當第一片雪花落在人間,
當天地籠罩在白氣朦朦中,
一件外套,一條圍巾,一簇燈火;
一句問候,一個擁抱,一聲告白;
一絲柔情,一片溫暖,
格外溫情而浪漫,
無論怎樣的寒冷,
也降不下愛的溫度。